足浴泡腳

泡腳的妙用

泡腳是每個人在家裡都可以進行的簡易養生方式,春夏秋冬四季宜,故廣受大眾歡迎。

不少人久坐少動,又長期處於室內空調環境,導致身體虛寒、氣血不通,諸種寒濕邪氣積聚體內。泡腳能達溫陽散寒除濕之功,通行氣血,交通上下,透過皮膚的微微汗出將邪氣外散,不論輔助治療外感內傷,抑或作為日常養生保健,均是扶正驅邪的好方法。

泡腳的方法尤其適合平素手腳冰冷、頭痛、身體關節疼痛、鼻敏感、流涕、腸胃不適、痛經、水腫等人士。除常用於臟腑氣血失調等內傷病外,外感風寒者能透過泡腳幫助發汗。

都市人長期壓力過大、精神勞累、思緒繁多,回家後不妨為自己準備一盆熱水,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過程中讓人仿佛踩在海水之中,回歸自然,有助身心放鬆,消除疲勞,舒緩壓力,緩解各種身體不適

春夏秋冬 日夜皆宜

春天泡腳能順應天地初升之陽氣,助陽氣之升發而除春困;夏天泡腳能順應天地陽氣之盛以祛除寒氣,冬病夏治;秋天泡腳能助津液之輸佈,濡潤肌膚而除燥;冬天泡腳能溫補陽氣及通行血氣,使遍身得溫。日間泡之能幫助陽氣之升發,使人精神抖擻,增加活力;夜間泡之能將氣血導引向下,有助陽氣潛藏而助眠。

泡腳的訣竅

泡腳好處如此之多,在日常操作上有五點值得注意,有助增強療效。

1. 水位及膝

若希望增強泡腳的效果,建議選擇一個較高身的足浴桶,讓更大面積的身體部分能泡於水中,鼓動身體陽氣,亦對更多下肢穴位發揮作用,甚至可在泡腳結束後按摩下肢穴位。

2. 維持水溫

泡腳的時間一般約長15-30分鐘,但足浴的水溫容易在天氣寒冷時快速下降,泡腳時可於身旁預備一熱水壺,當水溫下降時,可隨即加入適量熱水以維持水溫,一般隨各人之體質和耐熱程度而將水溫維持於約40°C左右。

3. 微微出汗

泡腳時若能讓自己微微出汗則更佳,使各種風寒濕熱等邪氣透過汗法排走,讓身體恢復舒爽。同時應避免大汗淋漓,避免因過汗而耗傷津氣,只需保持皮膚微微濕潤即可,避免全身肌膚出現水珠,適時擦汗,更避免於皮膚毛孔疏鬆之時反受風寒入侵。

4. 注意適合人群

過飢過飽、酒醉者一般不適宜泡腳,以免氣血通行耗散太過;氣血偏盛、陽熱之氣過多、體質過虛、對自身體質不確認者者亦應小心判斷自身狀況後才進行泡腳,如有不確定時,建議可諮詢中醫師。

5. 加入中藥療效倍增

「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泡腳時若適當加入溫經散寒之藥物,可令療效倍增,例如桂枝尖、艾葉、生薑、乾薑等藥,使溫熱之性加強,亦可按照自身體質靈活調配。

(原文載於《紫荊養生雜誌》2022年秋季刊)

陳皓天醫師
陳皓天醫師

陳皓天(Rico Chan),香港註冊中醫師,專研傳統中醫經典理論,活用醫聖仲景醫學,主張身心形神合一醫治,堅持找到疾病的根本成因,對症下藥。擅長治療各種常見病及疑難頑疾,順應身體智慧及重啟人體自愈力以獲最佳療效,適時配合針灸、推拿手法,相得益彰以加快療效。現為「皓天中醫診所」創辦人、「大醫學研習會」會長、「大醫道——大眾的醫學院」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