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較喜歡牛奶及相關乳製品,包括奶茶、咖啡、冰淇淋、奶酪、奶油、忌廉、芝士等。這些食品雖然美味可口,卻可能不利健康,不宜經常服食。
中醫醫聖張仲景於其著作《傷寒論》提到的一些飲食禁忌,其中就提到要禁「酒酪」。上一篇文章已經分享過「酒」,這篇就集中講解一下「酪」。《說文解字》指「酪,乳漿也」,所以酪實即是奶,泛指各種動物的乳汁,故亦包括牛奶和羊奶,以及各種奶製品。
牛乳滋陰潤燥
中醫認為牛乳性味甘寒,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潤腸之作用,例如清代經典《溫病條辨》就提到「胃液乾燥,外感已淨者,牛乳飲主之。」透過牛乳的津血來填補人體的津血,達到滋養胃陰的效果,例如可以用作治療口渴等。
加重胃腸負擔
但是,原文提到飲用牛乳應該在「外感已淨」之時,假如外感未淨,即仍然是在感冒生病的過程之中而喝下牛乳或進食其他奶製品,則容易導致胃的津液滋潤太過,難以消化而導致濕氣停滯,甚至因寒涼太過損傷陽氣而加重病情。
為何沒生病亦不適宜喝奶?
那麼為什麼聽到不少醫師都告訴患者,即使沒有生病時都不要喝太多牛奶?原因還是主要跟牛奶的寒濕有關。許多人長期胃腸虛弱、體內積聚大量水濕痰飲,或平素已經見納差、泄瀉或各種體內氣血壅塞等問題,此時飲入牛奶或進食奶製品則很容易滋助體內邪氣,一方面是虛不受補,另一方面是寒涼之性會損傷人體陽氣,導致病情更重,身體更虛,此時則尤應避免飲用牛奶或進食各類奶製品。
牛奶真的預防骨質疏鬆?
最後再回應一個問題,就是現代人都覺得多喝牛奶能「補鈣」去預防骨質疏鬆,這是真的嗎?雖然我們自小認為「牛奶有益」仿佛是理所當然,但人類喝另一物種的奶又是否必然健康?牛奶補鈣在科學上又是否必然的「真理」?例如有研究發現奶類製品含有較高比例酸性物質如磷(Phosphate)、氯(Chlorine)、硫(Sulphate),反而需要消耗體內的鈣儲存去排出,變相加速了鈣的流失!而各種奶類製品的主要成分為動物蛋白之一,消化後亦是酸性。甚至曾有流行病學報道指出,飲牛奶最多的西方國家反而有較高的骨質疏鬆發病率。從中醫角度而言,若人體進食較難消化之物,則自然需要動用較多陽氣及血氣去進行腐熟和運化的工作。人體最多的血氣收藏於腎,腎主骨,長期大量耗用氣血之人(特別是腎氣虧虛之人)則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飲食亦確實是其中一種因素。凡事均有利弊,這裡想提出牛乳未必是一如以往大眾認知般的「健康食物」,由於未有百分百的證據,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多閱讀這方面的資料再作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