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而言,生病期間並不適合進食麵包、餅乾、蛋糕、麵條,或各種含麩質(gluten)製品,避免阻礙氣血流通和增加脾胃負擔,尤其是感冒及脾胃虛弱的患者值得注意,屬較少人注意到的食物禁忌之一。
中醫的醫聖張仲景早於近2000年前的《傷寒論》中提到生病時應「禁粘滑」、「禁肉麵」,到底原因為何?本文將為大家解釋。
常見的黏滑食品
何謂「黏滑」?黏滑指的是食物的性質,最典型的即是糯米,大家自然能想象到這種食品在進食胃腸後難以消化,需大量耗用自身氣血去腐熟和運化,變相自我削弱自身正氣,加重自身腸胃負擔,亦更難化生中醫所講的「營衛氣血」以抗邪,所以生病時是絕對不適合進食糯米飯、粽子、糯米酒、糯米糍、糍粑、年糕、青團、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等食物。其他相對比較黏滑如帶粘液的食品也可先暫時避免,如銀耳雪耳、秋葵、冬菇、鮮懷山、海帶等。
不要忽略麩質
較多人容易忽略的卻是含麩質(gluten,又稱為穀膠、麵筋、穀蛋白等)的食品。常見如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等都同樣會加重腸胃負擔,其中張仲景明確指出需禁忌的食品則是「麵」。其實各種麵粉類製品如意粉、通心粉、拉麵、餃子皮、餛飩、麵包、蛋糕、餅乾、鬆餅、甜甜圈、薄餅、油條、麵筋、饅頭、早餐穀片、燕麥片等其實都是不宜進食的。例如麵包粉製作的炸魚、雞肉等肉類餅、肉丸子、雪糕甜筒、阿華田、麥芽飲料、啤酒、高粱酒、含大麥的啤酒酵母亦應避免。
從日常觀察得到啟示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也可以多作這方面的觀察:含有麩質蛋白的小麥粉可以用來製作餃子皮,不含麩質蛋白的玉米粉卻無法製作餃子皮,由此其實可以知道麩質如膠水般的粘性會大幅加大胃腸負擔。不少腸胃敏感的人士在沒有生病的時候進食麩質類食品也容易導致胃腸過敏而難以耐受的問題,如出現慢性泄瀉、腹脹、便秘及各種皮膚病,所以國外也比較多注意這方面問題而推出較多特別標明不含麩質的食品。
現代越來越多人關注有關麩質的問題,而這方面的禁忌或可從一千多年前的經典醫籍中得到一些提示。生病時不宜多吃相關食品的禁忌可謂非常明確,至於健康人是否適宜長期進食相關食品呢?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話,不妨可以多參考相關資料和書籍!